新冠疫情对世界金融格局的影响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不仅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造成巨大冲击,更深刻改变了世界金融格局,本文将基于最新数据,分析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具体影响,并举例说明关键数据变化。
全球疫情数据概览
截至2023年3月,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6.8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80万例,以美国为例,在2022年1月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高峰期,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曾达到惊人的1,480,000例,创下全球单国单日新增最高纪录,同一时期,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2022年1月下跌5.3%,创下2009年以来最差单月表现。
疫情对全球股市的影响
2020年2-3月疫情期间,全球股市经历了历史性暴跌,具体数据如下: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2020年2月12日创下29,551.42点的历史新高后,在3月23日暴跌至18,591.93点,跌幅达37.1%
- 标普500指数:同期从3,386.15点跌至2,237.40点,跌幅33.9%
-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9,817.18点跌至6,860.67点,跌幅30.1%
- 欧洲斯托克50指数:从3,865点跌至2,471点,跌幅36.1%
- 日经225指数:从23,714点跌至16,552点,跌幅30.2%
仅2020年3月,全球股市市值蒸发约1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4%,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股在疫情中表现相对抗跌,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五家公司在2020年市值合计增长1.5万亿美元。
央行政策与货币市场变化
为应对疫情冲击,全球主要央行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
-
美联储:
- 2020年3月两次紧急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50-1.75%降至0-0.25%
- 推出无限量化宽松政策,2020年资产负债表扩张3万亿美元
- 2020年M2货币供应量增长25%,为1943年以来最大增幅
-
欧洲央行:
- 2020年3月推出7,500亿欧元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
- 2020年总资产从4.67万亿欧元增至7.02万亿欧元,增长50.3%
- 存款利率维持在-0.5%历史低位
-
日本央行:
- 2020年资产购买规模扩大至每年约120万亿日元
- 持有日本国债比例超过50%
- 2020年基础货币增长15.6%
这些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M2/GDP比率在主要经济体均创历史新高:美国达到92%(2021年),欧元区115%(2021年),日本259%(2021年)。
债券市场与收益率变化
疫情导致全球债券市场出现剧烈波动: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20年3月9日跌至0.54%的历史低点
- 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20年3月跌至-0.74%
- 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2020年12月达到18.4万亿美元峰值
- 全球企业债券发行量:2020年达到4.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6%
- 美国高收益债券利差:2020年3月扩大至1,100基点,为2008年以来最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3月美国国债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10年期国债买卖价差扩大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迫使美联储直接介入购买国债。
外汇市场波动
疫情导致外汇市场出现剧烈波动:
- 美元指数(DXY):2020年3月飙升至102.99,创三年新高
- 新兴市场货币:
- 巴西雷亚尔:2020年贬值29.3%
- 南非兰特:2020年贬值26.2%
- 土耳其里拉:2020年贬值28.3%
- 避险货币:
- 日元:2020年3月对美元升值7.2%
- 瑞士法郎:2020年3月对欧元升值4.5%
2020年3月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达到6.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反映出极端不确定性下的剧烈调整。
大宗商品市场冲击
疫情对大宗商品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
原油市场:
- WTI原油期货价格:2020年4月20日跌至-37.63美元/桶,史上首次出现负油价
- 布伦特原油:2020年4月跌至15.98美元/桶,为1999年以来最低
- 全球原油需求:2020年4月同比下降29%,每日减少2,900万桶
-
贵金属:
- 黄金:2020年8月达到2,075美元/盎司历史新高
- 白银:2020年3月跌至11.64美元/盎司,8月反弹至29.86美元/盎司
-
基础金属:
- 铜价:2020年3月跌至4,371美元/吨,2021年5月反弹至10,747美元/吨
- 铝价:2020年4月跌至1,455美元/吨,2021年10月反弹至3,221美元/吨
全球债务水平飙升
疫情导致全球债务水平创历史新高:
-
全球债务总额:2021年达到30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356%
- 政府债务:92万亿美元(占GDP的107%)
- 企业债务:87万亿美元(占GDP的102%)
- 家庭债务:55万亿美元(占GDP的65%)
- 金融部门债务:69万亿美元(占GDP的82%)
-
主要国家政府债务/GDP比率(2021年):
- 日本:256%
- 美国:133%
- 欧元区:100%
- 中国:66%
2020年全球新增债务24万亿美元,其中政府债务占12万亿美元,创单年最大增幅。
全球银行业表现
疫情对全球银行业造成显著影响:
- 全球银行股价指数:2020年3月下跌45%,创历史最大跌幅
- 美国银行业:
- 2020年净利润下降36.5%至1,470亿美元
- 不良贷款准备金:2020年增加1,470亿美元,同比增长280%
- 欧洲银行业:
- 2020年净利润下降50%以上
- 平均ROE降至-2.5%,为2012年以来最低
- 全球银行市值:2020年3月蒸发5,000亿美元
得益于政府支持和宽松政策,全球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维持在14.5%左右。
数字金融加速发展
疫情加速了全球数字金融转型:
- 全球数字支付:
- 2020年非现金交易增长12%,达到9,390亿笔
- 移动支付用户:2021年达到24亿,比2019年增加5亿
- 加密货币:
- 比特币价格:2020年3月跌至4,850美元,12月反弹至29,000美元
- 全球加密货币市值:2020年从1,910亿美元增长至7,700亿美元
- 金融科技投资:
- 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资达1,050亿美元,同比增长31%
- 数字银行用户:2021年达到25亿,比2019年增加7亿
全球财富格局变化
疫情加剧了全球财富不平等:
- 全球百万富翁人数:2020年增加520万人,总数达到5,610万人
- 全球亿万富翁财富:2020年增长1.9万亿美元,达到11.95万亿美元
- 全球最富1%人口财富占比:从2019年的43%上升至2021年的45.8%
- 全球贫困人口:2020年新增1.2亿人陷入极端贫困(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
全球家庭财富总量从2019年的360万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418万亿美元,主要得益于资产价格膨胀。
新冠疫情对世界金融格局的影响是全方位且深远的,从数据来看,疫情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央行资产负债表空前扩张,债务水平创历史新高,财富不平等加剧,同时加速了数字金融转型,这些变化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影响全球金融体系的演变轨迹,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对不同国家和资产类别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分化可能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金融格局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