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愿教育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细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细则最新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细则

疫情防控总体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暴发以来,已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造成巨大冲击,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5月31日24时,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93,40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83,129例,累计死亡病例5,235例,现有确诊病例5,038例(其中重症病例28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细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细则最新版

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四早"要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压实"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

(一)病例定义与分类

  1. 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者
  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且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二)疫情报告要求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完成三级审核。

以北京市2022年11月疫情数据为例:

  • 11月1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例
  • 11月2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8例
  • 11月3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例
  • 11月4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7例
  • 11月5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3例
  • 11月6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8例
  • 11月7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2例

风险区域划定与管理

(一)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1. 高风险区:连续7天内有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人员核酸检测阳性率≥3‰
  2. 中风险区:连续7天内有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人员核酸检测阳性率<3‰
  3. 低风险区: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

(二)管控措施

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中风险区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

以广州市2022年11月疫情数据为例:

  • 11月10日划定高风险区26个,涉及海珠区、白云区等
  • 11月11日新增高风险区18个,调整后共44个
  • 11月12日新增高风险区32个,调整后共76个
  • 11月13日新增高风险区28个,调整后共104个
  • 11月14日新增高风险区35个,调整后共139个

核酸检测策略

(一)检测频次要求

  1. 高风险区:第1、2、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2. 中风险区:第1、4、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3. 低风险区:根据疫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和防控需要确定

(二)检测能力建设

各地要按照每千万人口不少于100个检测实验室的标准建设核酸检测能力,以2022年上海市疫情为例:

  • 3月1日-5月31日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3亿人次
  • 单日最大检测量达到850万管
  • 共设置采样点约1.5万个
  • 投入采样人员超过5万人
  • 检测人员超过1万人

隔离管理措施

(一)密切接触者管理

密切接触者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二)入境人员管理

对入境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以深圳市2022年入境人员管理数据为例:

  • 1-10月累计入境人员42.6万人次
  • 发现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84例
  • 无症状感染者1,876例
  • 平均每日入境约1,400人
  • 最高单日入境2,856人
  • 共启用隔离酒店187家
  • 提供隔离房间4.2万间

医疗救治工作

(一)定点医院设置

每个地市至少确定1家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以武汉市2020年疫情数据为例:

  • 共设置定点医院46家
  • 总床位达到1.4万张
  • 重症床位超过2,000张
  • 累计收治患者50,340例
  • 治愈出院47,581例
  • 重症治愈率从14%提高到89%

(二)方舱医院建设

疫情严重地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方舱医院,以上海市2022年方舱医院数据为例:

  • 共建成方舱医院32个
  • 总床位超过8万张
  • 累计收治患者12.6万人
  • 单日最高出院人数1.6万人
  • 医护人员配备比例达到1:50
  • 平均住院日7.2天

重点场所防控

(一)医疗机构防控

  1. 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2. 加强发热门诊管理
  3. 强化院感防控措施

2022年全国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数据:

  • 发热门诊接诊量峰值达到286万人次/周
  • 共排查发热患者1.2亿人次
  • 发现确诊病例15.8万例
  • 无症状感染者24.6万例
  • 医务人员感染率控制在0.12%以下

(二)学校防控

  1. 落实晨午检制度
  2. 做好因病缺勤追踪
  3.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

以北京市2022年秋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数据为例:

  • 全市3,000余所学校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
  • 累计检测师生员工1.2亿人次
  • 发现阳性病例286例
  • 涉及学校87所
  • 采取临时管控措施班级1,256个
  • 线上教学切换时间平均2.4小时

疫苗接种工作

(一)接种策略

  1. 3岁以上人群应接尽接
  2. 重点人群加强免疫接种
  3. 老年人接种率提升

截至2023年5月全国疫苗接种数据:

  • 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亿剂次
  • 全人群全程接种率超过90%
  •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超过85%
  • 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超过65%
  • 加强免疫接种率超过80%
  • 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超过1.2亿剂次

(二)接种不良反应监测

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数据:

  • 总报告发生率约70.45/100万剂次
  • 一般反应占82.96%
  • 异常反应占17.04%
  • 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约0.64/100万剂次
  • 死亡病例报告发生率约0.07/100万剂次

物资保障措施

(一)医疗物资储备

  1. 核酸检测试剂:按照常住人口千分之一每日用量储备30天以上
  2. 防护物资:按照医疗机构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储备
  3. 救治药品:按照定点医院30天用量储备

2022年全国医疗物资生产供应数据:

  • 核酸检测试剂日产能达到5,000万人份
  • 抗原检测试剂日产能达到1.2亿人份
  • N95口罩日产能超过3,000万只
  • 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超过300万套
  • 呼吸机月产能超过2万台

(二)生活物资保障

疫情封控区域生活物资保障数据:

  • 建立"最后一公里"配送队伍超过100万人
  • 设置临时保供网点2.3万个
  • 日均配送生活物资超过10万吨
  • 重点保障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35.6万户
  • 物资配送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4小时内

健康教育与宣传

(一)公众健康教育

  1. 普及科学防护知识
  2.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3. 加强心理疏导服务

2022年全国疫情防控宣传数据:

  • 发布权威科普信息超过50万条
  • 总阅读量超过500亿次
  • 开展线上心理疏导服务1.2亿人次
  • 建立心理援助热线1,200余条
  • 培训社区心理疏导员超过10万人

(二)舆情监测与引导

  1.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2. 打击谣言信息传播
  3. 规范疫情信息发布

全国网络舆情监测数据显示:

  • 累计处置涉疫谣言信息超过100万条
  • 查处造谣传谣账号12.6万个
  • 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超过5,000场次
  • 发布权威疫情信息超过200万条
  • 公众满意度达到92.3%

疫情防控细则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工作需要适时调整完善,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细化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