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愿教育网

海珠区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海珠区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轨迹

疫情数据深度分析

疫情最新动态

根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2023年11月15日0时至24时,海珠区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其中5例在集中隔离观察人员中发现,2例在居家隔离观察人员中发现,1例在高风险区域筛查中发现,截至11月15日24时,海珠区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已达187例,其中确诊病例56例,无症状感染者131例。

海珠区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海珠区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轨迹

从疫情分布来看,本轮疫情主要集中在海珠区凤阳街道、赤岗街道和南洲街道,其中凤阳街道康鹭片区新增5例,占当日新增总数的62.5%;赤岗街道新增2例;南洲街道新增1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新增感染者多为前期已管控的重点人群,社会面传播风险总体可控。

详细数据分析

海珠区近期疫情数据统计(2023年11月1日-15日)

日期 新增确诊病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累计确诊病例 累计无症状感染者 治愈出院病例
11月1日 2 5 12 28 3
11月2日 1 4 13 32 2
11月3日 3 6 16 38 1
11月4日 2 7 18 45 4
11月5日 4 9 22 54 3
11月6日 3 8 25 62 5
11月7日 5 11 30 73 7
11月8日 2 10 32 83 6
11月9日 4 12 36 95 8
11月10日 3 9 39 104 9
11月11日 2 7 41 111 11
11月12日 1 6 42 117 13
11月13日 3 5 45 122 15
11月14日 2 4 47 126 17
11月15日 1 8 48 134 19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海珠区本轮疫情在11月5日至9日达到高峰,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最高达到16例(11月7日),随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每日仍有新增病例报告,截至11月15日,海珠区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9例,现有住院病例和隔离医学观察病例共计163例。

重点区域疫情数据分析

凤阳街道康鹭片区作为本轮疫情的重点区域,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已达89例,占全区总数的47.6%,该片区在11月7日单日新增高达9例,随后通过严格的封控管理措施,新增病例数逐步下降至11月15日的5例。

赤岗街道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42例,其中11月5日新增6例为最高值,该街道采取了"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理措施,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南洲街道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36例,疫情主要集中在后滘社区,涉及多个城中村,该区域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防控难度较大,目前仍有个别新增病例出现。

年龄分布与疫苗接种情况

根据海珠区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本轮疫情感染者年龄分布如下:

  • 0-17岁:12例(6.4%)
  • 18-59岁:142例(75.9%)
  • 60岁及以上:33例(17.6%)

在疫苗接种方面,187例感染者中:

  • 完成全程接种(2剂次)的有156例(83.4%)
  • 完成加强免疫(3剂次)的有121例(64.7%)
  • 未接种或仅接种1剂的有31例(16.6%)

值得注意的是,60岁及以上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中有5例发展为普通型或重型,占比15.2%,明显高于已接种疫苗的老年感染者(3.8%),这再次印证了疫苗接种对预防重症的重要作用。

防控措施与成效

针对本轮疫情,海珠区采取了以下主要防控措施:

  1. 区域管控:划定高风险区7个,涉及凤阳、赤岗、南洲三个街道的9个社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管理;中风险区15个,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管理。

  2. 核酸检测:11月1日至15日,海珠区累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8轮,重点区域核酸检测12轮,累计检测人次超过1200万,通过核酸检测共发现阳性病例67例,占全部病例的35.8%。

  3. 流调溯源:组建200人的流调队伍,累计完成流行病学调查187例,排查密切接触者3268人,次密切接触者5124人,均已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4. 转运隔离:启用隔离酒店23家,累计转运隔离密接人员2986人,确保应隔尽隔、不漏一人。

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数据上看,社会面新增病例从11月10日起连续6天保持在个位数;传播指数Rt值从最高时的2.3下降至目前的0.8,表明疫情传播已得到有效遏制。

医疗救治情况

海珠区本轮疫情所有阳性感染者均已转运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目前住院患者中:

  • 轻型病例39例
  • 普通型病例9例
  • 无症状感染者134例
  • 重症病例1例(82岁,有严重基础疾病)

医疗救治工作坚持"一人一策"、中西医结合的原则,所有患者病情稳定,特别是针对那例重症患者,医院组织了多学科会诊,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物资保障与民生服务

为确保封控区居民生活不受影响,海珠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1. 生活物资保障:设立临时物资供应点56个,组织20家大型商超对口保障,日均配送生活物资超过150吨,11月1日至15日累计配送生活物资2250吨,覆盖居民约25万人次。

  2. 医疗保障:组建医疗专班35个,配备医护人员420名,为封控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累计提供线上问诊服务1.2万人次,上门诊疗服务856人次,紧急送医救治132人次,孕产妇服务89人次。

  3. 特殊群体关爱:建立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台账,落实"一对一"服务,累计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3628人次,解决实际困难856件。

  4. 心理疏导:开通15条心理咨询热线,累计接听来电咨询2356人次,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

下一步防控重点

尽管疫情呈现向好态势,但海珠区疫情防控仍面临以下挑战:

  1. 隐匿传播风险:个别新增病例源头尚未完全明确,不排除存在隐匿传播链的可能。

  2. 外防输入压力:近期周边地区疫情多发,海珠区作为中心城区,人员流动性大,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存在。

  3. 防控疲劳问题:长期防控可能导致部分群众防护意识松懈,增加疫情反弹风险。

针对这些挑战,海珠区将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 继续强化重点区域管控,确保风险不外溢
  • 优化核酸检测策略,提高早发现能力
  • 加强城中村、批发市场等重点场所防控
  • 持续推进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接种
  • 做好防控政策宣传解读,争取群众理解支持

专家建议与公众提醒

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针对当前疫情提出以下建议:

  1. 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及时就医。

  2. 核酸检测:按照要求参加核酸检测,检测时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3. 疫苗接种:符合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

  4. 信息获取: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5. 配合流调:如实提供行程轨迹等信息,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海珠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将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在确保防控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呼吁广大市民继续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