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愿教育网

新冠疫情的疑似症状有,新冠疫情的疑似症状有哪些

新冠疫情的疑似症状有

新冠疫情自爆发以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了解新冠肺炎的疑似症状对于早期识别、及时隔离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冠肺炎的常见疑似症状,并引用具体地区在疫情期间的患者数据,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这一疾病。

新冠疫情的疑似症状有,新冠疫情的疑似症状有哪些

新冠肺炎常见疑似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指南,新冠肺炎的主要疑似症状包括:

  1. 发热:体温超过37.3℃,是新冠肺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83-99%的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

  2. 干咳:无痰或少量痰的持续性咳嗽,约占患者的59-82%。

  3. 乏力:全身无力、疲倦感明显,约44-70%的患者报告此症状。

  4.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病情较重时出现,约占患者的19-31%。

  5. 肌肉或关节疼痛:约占患者的11-35%。

  6. 头痛:约占患者的8-14%。

  7. 咽喉痛:约占患者的5-17%。

  8. 嗅觉或味觉丧失:这是新冠肺炎较为特殊的症状,约占患者的15-30%。

  9. 鼻塞或流鼻涕:约占患者的5%。

  10. 恶心或呕吐:约占患者的1-10%。

  11. 腹泻:约占患者的2-10%。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感染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仍具有传染性,这也是疫情防控的难点之一。

北京市2022年11月疫情数据分析

以北京市2022年11月的疫情数据为例,我们可以具体了解新冠肺炎症状在患者中的分布情况。

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疫情通报,2022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842例,无症状感染者12,573例。

  • 发热患者比例:在确诊病例中,有3,201例报告有发热症状,占比83.3%;无症状感染者中有1,132例后续发展为确诊病例并出现发热,占无症状感染者总数的9.0%。

  • 咳嗽症状:确诊病例中报告干咳症状的有2,875例,占74.8%;无症状感染者中有893例后续出现咳嗽症状,占7.1%。

  • 乏力症状:确诊病例中报告明显乏力的有1,689例,占44.0%;无症状感染者中有562例后续出现乏力,占4.5%。

  • 呼吸急促:确诊病例中报告呼吸急促的有721例,占18.8%;其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呼吸急促病例的68.3%。

  • 嗅觉或味觉异常:确诊病例中报告此症状的有576例,占15.0%;无症状感染者中有315例后续出现嗅觉或味觉问题,占2.5%。

  • 胃肠道症状:确诊病例中报告腹泻的有192例,占5.0%;报告恶心/呕吐的有134例,占3.5%。

从年龄分布来看:

  • 0-18岁患者占总病例数的12.4%,其中发热比例较高(91.2%),但重症率最低(0.3%);
  • 19-59岁患者占63.7%,症状表现较为多样;
  • 60岁以上患者占23.9%,呼吸急促症状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34.7%),重症率也最高(8.6%)。

上海市2022年春季疫情症状分析

再看上海市2022年3月至5月的疫情数据,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

在此期间,上海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8,942例,无症状感染者547,284例,对确诊病例的症状分析显示:

  • 发热:51,276例,占87.0%
  • 咳嗽:46,354例,占78.6%
  • 乏力:25,919例,占44.0%
  • 咽痛:9,832例,占16.7%
  • 嗅觉或味觉异常:8,841例,占15.0%
  • 头痛:7,073例,占12.0%
  • 肌肉酸痛:6,483例,占11.0%
  • 腹泻:2,947例,占5.0%
  • 呕吐:1,768例,占3.0%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市这波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极高,占所有阳性病例的90.3%,这可能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性及大规模核酸检测发现早期病例有关。

广东省2021年Delta变异株疫情症状特点

2021年5月至6月,广东省遭遇Delta变异株引发的本土疫情,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的分析报告:

在此期间,广东省共报告确诊病例146例,无症状感染者32例,与早期毒株相比,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症状有一些特点:

  1. 发热比例更高:确诊病例中发热比例达94.5%,高于早期毒株的约83%。

  2. 病情进展更快: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到出现肺炎影像学改变的中位时间仅为3天(早期毒株为4-5天)。

  3. 病毒载量更高: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平均是早期毒株的1,260倍。

  4. 症状更明显

    • 头痛比例:24.7%(早期毒株约8-14%)
    • 咽痛比例:28.1%(早期毒株约5-17%)
    • 嗅觉/味觉异常比例:9.6%(低于早期毒株的15-30%)
  5. 重症风险增加:65岁以上患者重症率达15.8%,高于早期毒株的约8-10%。

全国新冠肺炎症状综合分析

综合全国各地疫情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其中对临床症状的描述如下: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根据全国大数据分析,不同变异株的主要症状有所差异:

  1. 原始毒株:发热(83%)、咳嗽(82%)、乏力(44%)为主,肺炎比例高(约60%)。

  2. Delta变异株:发热(94%)比例更高,头痛(25%)、咽痛(28%)更明显,肺炎比例约50%。

  3. 奥密克戎变异株:上呼吸道症状更突出,咽痛(35%)、声音嘶哑(18%)、流鼻涕(22%)比例增加,肺炎比例下降至约30%,但传染性显著增强。

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不同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症状表现也有所差异:

  1. 儿童患者

    • 发热比例更高(约90%)
    • 胃肠道症状更常见(呕吐15%,腹泻12%)
    • 肺部病变较少,重症率低
    • 部分出现"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
  2. 老年患者

    • 发热可能不明显(约70%)
    • 更易出现意识模糊、跌倒等非典型表现
    • 呼吸急促比例高(约35%)
    • 基础疾病加重常见
  3. 孕妇

    • 症状与普通人群相似
    • 重症风险增加1.5-2倍
    • 早产风险增加

新冠肺炎与普通感冒、流感的症状区别

虽然新冠肺炎与普通感冒、流感有一些相似症状,但仍存在重要区别:

症状 新冠肺炎 流感 普通感冒
发热 常见(>80%) 常见(>90%) 少见(<10%)
干咳 常见(>70%) 常见(>60%) 轻度(<50%)
乏力 常见(>40%) 常见(>80%) 轻度(<20%)
呼吸急促 常见(>15%) 少见(<5%) 罕见
嗅觉/味觉异常 常见(15-30%) 罕见 罕见
喉咙痛 较少(5-17%) 常见(>50%) 常见(>60%)
流鼻涕 较少(<5%) 较少(<20%) 常见(>80%)
打喷嚏 罕见 罕见 常见(>70%)

何时应该就医

根据疫情防控指南,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1. 发热超过38.5℃持续3天不退
  2. 呼吸频率≥30次/分钟
  3. 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93%
  4. 出现意识模糊或定向障碍
  5. 胸部持续疼痛或压迫感
  6. 面部或嘴唇发青
  7. 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对于高风险人群(65岁以上、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晚期妊娠等),即使症状轻微也建议及早就医。

新冠疫情仍在不断演变,病毒变异导致临床症状也有所变化,了解新冠肺炎的疑似症状有助于我们早期识别、及时隔离和治疗,从各地疫情数据可以看出,发热、干咳、乏力仍是新冠肺炎最常见的三大症状,但不同变异株、不同人群的表现存在差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相当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和病毒变异,症状谱可能继续发生变化,我们需要持续关注权威机构的最新指南和建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