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郑州疫情最新数据概览
根据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5日24时,郑州市已连续15天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数据标志着郑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过去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郑州市采取了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以2022年11月疫情数据为例,当月1日至30日期间,郑州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21例,无症状感染者2865例,单日最高新增确诊病例达359例(11月3日),单日最高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达800例(11月3日),经过一个月的严格管控和全民共同努力,到11月30日,新增病例数已降至个位数,为后续实现社会面清零奠定了基础。
历史疫情数据分析
回顾郑州市新冠疫情防控历程,几个关键时间节点的数据变化尤为显著:
2022年10月-12月疫情期间,郑州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865例,无症状感染者8732例,11月为疫情高峰月,占总数约65%的确诊病例和约75%的无症状感染者集中在这一时期,具体到每日数据,11月1日新增确诊病例35例、无症状感染者102例;11月5日达到峰值,新增确诊病例189例、无症状感染者692例;到11月30日,新增病例已降至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12例。
进入2023年后,郑州市疫情总体平稳,1月份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6例,无症状感染者215例;2月份进一步下降至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58例;3月份仅报告无症状感染者9例,无新增确诊病例,这种持续向好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实现了本土病例零新增的防控目标。
疫情防控措施成效
郑州市"无新增"趋势的取得,得益于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
核酸检测覆盖:在疫情高峰期,郑州市单日核酸检测量最高达到1200万人次,以2022年11月为例,全市累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15轮,重点区域核酸检测23轮,共检测约1.8亿人次,及时发现并管控了传染源。
-
流调溯源效率:郑州市建立了高效的流调溯源机制,疫情期间平均每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追踪时间缩短至4小时内,次密接追踪时间不超过8小时,据统计,2022年11月期间,全市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5.2万人,次密接12.8万人,全部落实管控措施。
-
医疗救治能力:郑州市指定了11家定点医院、床位总数达8500张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组建了由320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救治团队,在2022年疫情中,累计治愈出院确诊病例182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8620例,治愈率达97.6%。
-
疫苗接种普及:截至2023年10月底,郑州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00万剂次,全人群全程接种率达95.2%,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达91.5%,构建了坚实的免疫屏障。
重点区域防控情况
郑州市在疫情防控中特别关注重点区域的管控效果,以二七区为例,该区在2022年11月疫情中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86例,占全市总数的15.3%;无症状感染者1325例,占全市总数的15.2%,通过实施精准封控管理,该区用20天时间实现了社会面清零,单日新增病例从高峰期的确诊病例58例、无症状感染者267例(11月7日)降至11月27日的零新增。
金水区作为人口密集区域,在同期疫情中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98例,无症状感染者923例,该区创新采用"网格化+数字化"防控模式,将辖区划分为576个网格单元,配备网格员2304名,实现了疫情精准防控,最终用18天时间阻断社区传播链。
航空港区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疫情防控压力尤为突出,2022年11月期间,该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54例,无症状感染者712例,通过实施"落地检+闭环管理"措施,对入郑人员100%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在机场、高铁站设置专用通道和留观区,有效切断了输入性传播风险。
经济社会影响评估
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统筹推进,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1.2%,其中11月当月的社零总额同比下降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7.8%,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迅速恢复,GDP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就业市场同样呈现V型复苏态势,2022年11月,郑州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度升至6.1%,比疫情前上升1.3个百分点,通过实施稳岗补贴、社保减免等政策,到2023年6月,失业率已回落至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消费市场恢复势头良好,2023年"五一"假期,郑州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20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3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2.5%和98.7%;国庆假期期间,这两项数据进一步增长至1582.4万人次和85.6亿元,显示出消费市场的强劲复苏。
未来防控工作重点
尽管当前郑州市本土无新增病例,但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下一步工作重点包括:
-
常态化监测预警:保持全市现有63个发热门诊、286个核酸检测点的服务能力,对重点人群实行"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愿检尽检",数据显示,2023年10月,郑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共报告发热患者8.6万人次,开展核酸检测412万人次,均为常态化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撑。
-
重点场所防控:持续加强对全市3867所学校、186家养老机构、34所监所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指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等制度,据统计,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全市教育系统累计开展核酸抽检师生员工156万人次,结果均为阴性。
-
医疗资源储备:目前郑州市储备的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等物资可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全市ICU床位总数已达2430张,占总床位的4.8%,符合国家要求。
-
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在24小时内完成平急转换,全市组建了300支流调队伍、200支消杀队伍和150支采样队伍,可随时投入应急处置工作。
市民防护建议
在"无新增"的良好态势下,郑州市疾控中心仍提醒市民保持防护意识:
-
疫苗接种:数据显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人群的重症发生率比未接种者低90%以上,建议符合条件的人群及时接种加强针,目前郑州市各接种点每日接种能力可达10万剂次。
-
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可使病毒传播风险降低85%,在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仍需规范佩戴口罩。
-
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2023年10月,全市发热门诊共接诊相关症状患者2865人次,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12%,处于极低水平。
郑州市"本土无新增"的防疫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科学分析疫情数据,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疫情防控规律,为今后可能出现的疫情提供决策参考,郑州市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守护好市民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