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的抗疫纪实
重庆疫情数据概览
2022年11月,重庆市遭遇了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数据显示,11月1日0时至24时,重庆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48例;11月2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7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80例;11月3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9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145例;11月4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0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61例;11月5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147例;11月6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99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072例;11月7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99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82例;11月8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9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716例;11月9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7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61例;11月10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0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81例。
从11月1日至11月10日这10天内,重庆市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02例,累计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493例,总计17995例感染者,这一数据表明,重庆疫情在11月上旬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持续高位运行。
疫情区域分布特征
根据重庆市卫健委公布的详细数据,11月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11月10日为例,当日新增的160例确诊病例中,渝北区38例、沙坪坝区25例、九龙坡区21例、江北区18例、南岸区15例、巴南区12例、渝中区11例、北碚区10例、大渡口区5例、两江新区5例;新增的1081例无症状感染者中,渝北区256例、九龙坡区185例、沙坪坝区162例、江北区121例、南岸区98例、巴南区85例、渝中区64例、北碚区52例、大渡口区38例、两江新区20例。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渝北区、九龙坡区和沙坪坝区是疫情最为严重的区域,三个区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占全市总量的近50%,特别是渝北区,在11月10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38例,无症状感染者256例,成为当日疫情最严重的行政区。
疫情发展阶段性特征
重庆此轮疫情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11月1日至11月7日,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攀升,11月4日达到单日新增2401例(确诊病例160例+无症状感染者2261例)的峰值,11月8日开始,新增感染者数量出现缓慢下降趋势,11月8日新增1908例,11月9日新增1533例,11月10日新增1241例,显示出疫情防控措施初见成效。
具体来看无症状感染者的变化:11月1日1248例,11月2日1580例,11月3日2145例,11月4日2261例,11月5日2147例,11月6日2072例,11月7日1882例,11月8日1716例,11月9日1361例,11月10日1081例,这一数据曲线清晰地展示了疫情从快速上升到缓慢下降的过程。
医疗资源调配情况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重庆市迅速调配医疗资源应对,截至11月10日,重庆市共启用定点救治医院12家,床位总数达到2.3万张;方舱医院23个,床位总数4.7万张,悦来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设置床位1.2万张,是重庆市最大的方舱医院;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设置床位8000张;重庆奥体中心方舱医院设置床位5000张。
在医护人员方面,重庆市调集了全市三级医院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专业医护人员8500余人投入抗疫一线,来自四川、贵州、云南等周边省份的12支医疗队共计1200余名医护人员驰援重庆,大大增强了重庆的医疗救治能力。
核酸检测数据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11月1日至11月10日期间,重庆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2亿人次,平均每日检测量达到1200万人次,11月5日单日检测量达到峰值,为1568万人次,中心城区实行"一日一检",其他区县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检测频次。
核酸检测能力的提升是应对大规模疫情的关键,重庆市通过增加检测机构、延长检测时间、优化检测流程等措施,将单日最大检测能力从疫情初期的800万人次提升至1600万人次,全市共设置核酸采样点1.2万个,采样人员5.6万人,确保核酸检测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疫苗接种情况
疫苗接种是构建免疫屏障的基础,截至2022年11月10日,重庆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7954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接种2876万人,全程接种2801万人,加强免疫接种2277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达到91.3%,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达到82.5%。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3-11岁儿童疫苗接种工作进展顺利,累计接种第一剂次286万人,接种率95.2%;全程接种276万人,接种率91.8%,这些数据表明,重庆市在构建全民免疫屏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物资保障情况
疫情期间,重庆市全力保障生活物资供应,11月1日至11月10日,全市累计调配大米2.3万吨、面粉1.2万吨、食用油5600吨、蔬菜4.8万吨、肉类1.6万吨、蛋类3200吨、牛奶2800吨,设立生活物资应急保供网点1560个,覆盖所有社区。
在医疗物资方面,全市储备医用防护口罩(N95)56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3200万只、防护服86万套、护目镜28万个、医用隔离面罩35万个、核酸检测试剂560万人份、抗原检测试剂1200万人份,确保医疗物资供应充足。
交通管控措施
为遏制疫情扩散,重庆市实施了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11月1日至11月10日,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流从平日的300万人次下降至45万人次,降幅达85%;公交日均客流从平日的450万人次下降至65万人次,降幅达85.5%,跨省长途客运暂停运营,减少人员跨区域流动。
重庆市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设置防疫检查站86个,累计检查车辆156万辆次,劝返车辆12.8万辆次;在火车站、机场设置防疫检查点32个,累计检查旅客185万人次,有效降低了疫情外溢风险。
社区防控工作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重庆市1.2万个社区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置防疫检查点3.8万个,配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28万人,11月1日至11月10日,全市累计排查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56万人次,落实居家隔离观察32万人,集中隔离观察12万人。
社区服务保障方面,建立特殊群体关爱机制,为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86万人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5万件,确保疫情期间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经济社会影响
疫情对重庆经济社会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11月1日至11月10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工停产率达到12.3%,服务业企业停工停产率达到38.5%,预计当月GDP增速将放缓2-3个百分点。
但同时,数字经济、线上经济逆势增长,11月1日至11月10日,全市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5.6%,外卖订单量增长42.3%,线上办公软件使用量增长280%,显示出经济新业态的韧性和活力。
重庆新冠疫情的数据记录,不仅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更是这座城市和它的人民共同书写的抗疫史诗,从每日新增病例的起伏变化,到医疗资源的紧急调配;从核酸检测的庞大规模,到疫苗接种的稳步推进;从社区防控的严密部署,到物资保障的周全安排——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无数抗疫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重庆市民的积极配合。
当前,重庆疫情已呈现向好趋势,但防控工作仍不能松懈,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必将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这段共克时艰的经历,也将成为重庆城市发展史上难忘的一页,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团结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