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年轻人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迅速席卷全球,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年轻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是疫情防控的积极参与者,更是志愿服务、科研攻关、社区防控等各个领域的主力军,本文将通过具体数据,展示年轻人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突出贡献。
年轻人参与疫情防控的总体情况
根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有超过1000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其中90后和00后占比超过70%,这些年轻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亿小时,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在武汉疫情期间,仅湖北省就有超过50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其中90后占比达到65%,他们活跃在社区防控、物资配送、心理疏导等各个领域,为打赢武汉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轻人在医疗救治一线的表现
在医疗救治一线,年轻医护人员冲锋在前,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在支援湖北的4.2万名医护人员中,90后占比达到1/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的90后医护人员占比高达50%。
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例,该院在疫情期间收治了大量重症患者,据统计,该院35岁以下的年轻医护人员占比达到45%,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累计救治患者超过2000例。
在重症监护室(ICU)工作的年轻医护人员更是面临巨大压力,数据显示,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的90后医护人员占比达到60%,他们平均每人每天要护理3-5名重症患者,累计参与抢救超过500次。
年轻人在科研攻关中的贡献
在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方面,年轻科研人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科技部数据,参与新冠疫苗研发的科研团队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50%。
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为例,其新冠疫苗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为34岁,其中90后占比达到40%,这支年轻团队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完成了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创造了中国速度。
在核酸检测技术研发方面,华大基因的年轻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仅为30岁,他们开发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在疫情期间累计生产超过1亿人份,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年轻人在社区防控中的作用
在社区防控一线,年轻志愿者承担了大量工作,以北京市为例,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有超过20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防控,其中90后占比达到75%。
具体来看,朝阳区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00万小时,平均每人每天服务8小时,他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代购、送餐、快递等服务累计超过50万次。
在上海疫情期间,浦东新区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80万小时,其中90后占比达到70%,他们协助完成核酸检测超过1000万人次,为封控区居民配送物资超过200万份。
年轻人在国际援助中的表现
中国年轻人在国际抗疫援助中也展现了担当,根据外交部数据,中国向海外派出的抗疫医疗专家组中,35岁以下的年轻专家占比达到40%。
以援助意大利的医疗队为例,其中90后医护人员占比达到50%,他们在意大利工作期间,累计培训当地医护人员超过1000人次,分享中国抗疫经验200余场。
在非洲抗疫援助中,中国年轻医生占比更高,例如援助埃塞俄比亚的医疗队中,35岁以下年轻医生占比达到60%,他们累计诊治患者超过5000例,开展手术200余台。
年轻人在复工复产中的贡献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年轻人在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人社部数据,2020年全国新增就业人员中,90后占比达到65%,他们为经济复苏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互联网行业,年轻程序员加班加点开发健康码系统,以腾讯为例,其健康码开发团队平均年龄仅为28岁,他们开发的健康码系统累计服务超过10亿人次,日均访问量超过1亿次。
在制造业领域,年轻工人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物资,以比亚迪为例,其转产口罩的生产线上90后工人占比达到80%,他们创造了日产口罩5000万只的纪录。
年轻人在心理援助中的努力
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年轻心理咨询师积极开展心理援助,根据中国心理学会数据,全国参与疫情心理热线的咨询师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达到60%。
以湖北省心理援助热线为例,90后咨询师占比达到70%,他们累计接听求助电话超过10万通,为5万多人次提供了心理疏导服务。
在北京大学心理援助热线中,90后咨询师占比更是高达80%,他们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万小时,为1万多人次提供了专业心理支持。
年轻人在宣传教育中的创新
在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方面,年轻人利用新媒体创新宣传方式,根据共青团中央数据,疫情期间青年新媒体工作者创作的防疫科普内容累计阅读量超过100亿次。
以"丁香医生"为例,其90后编辑团队制作的疫情地图累计访问量超过30亿次,发布的科普文章累计阅读量超过10亿次。
在短视频平台,年轻创作者制作的防疫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50亿次,回形针PaperClip"团队制作的防疫科普视频,单条播放量就超过5000万次。
新冠疫情是对全人类的一次大考,中国年轻人在这场考试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从医疗救治到科研攻关,从社区防控到国际援助,从复工复产到心理疏导,处处都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有担当、有作为的一代。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超过1000万青年志愿者、3亿小时志愿服务时长、50%以上的科研团队年轻人占比、10亿人次健康码服务...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年轻而坚定的身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相信年轻人将继续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青春力量,抗击疫情的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