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愿教育网

新增本土疫情感染者数据,新增本土疫情感染者数据图

近期疫情动态分析

新冠疫情自爆发以来已持续影响全球多年,各国各地区不断调整防控策略应对病毒变异和传播,本文将聚焦近期中国本土新增疫情感染者数据,通过具体数字展现当前疫情态势,为公众提供最新信息参考。

新增本土疫情感染者数据,新增本土疫情感染者数据图

全国疫情总体情况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2023年11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6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6例,本土病例409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7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8例,本土病例21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0540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截至11月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164例(其中重症病例2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50642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61032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93489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84899人

分地区新增本土病例详情

广东省疫情数据

广东省近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2023年10月25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6例(广州22例,深圳5例,佛山4例,惠州1例,江门2例,阳江1例,清远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1例(广州46例,深圳5例,佛山4例,梅州1例,惠州1例,东莞3例,清远1例)。

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疫情重点地区,10月26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7例,其中6例在社区筛查中发现;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6例,其中10例在社区筛查中发现,以上感染者均已闭环转运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治疗。

北京市疫情数据

北京市卫健委通报,10月30日0时至24时,新增21例本土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含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21例隔离观察人员、1例社会面筛查人员,无新增疑似病例。

从10月25日至30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137例,涉及多个区域,朝阳区疫情较为集中,10月30日新增感染者中,朝阳区占12例,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当前疫情呈现多源输入、多链并行、点多面广的特点,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上海市疫情数据

上海市卫健委10月31日通报:10月30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4例,其中8例确诊病例和3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从10月1日至30日,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423例,浦东新区近期病例较多,10月30日新增的43例感染者中,浦东新区占18例,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表示,将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快速精准处置疫情。

重庆市疫情数据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10月31日0—24时,重庆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例,永川区10例、江津区1例、璧山区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例(永川区13例、江津区1例)。

截至10月31日24时,重庆市现有本土确诊病例85例,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6例,永川区疫情发展较快,10月28日至31日累计报告感染者112例,重庆市已对相关区域实施临时管控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疫情数据

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通报,10月31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9例、赤峰市1例、鄂尔多斯市1例;无症状感染者78例,其中呼和浩特市65例、赤峰市4例、乌兰察布市2例、鄂尔多斯市1例、巴彦淖尔市6例。

呼和浩特市疫情持续高位运行,10月25日至31日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587例,内蒙古自治区已调集多方力量支援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

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周报显示,截至10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348,501条,通过监测发现:

  1. 奥密克戎变异株仍为我国主要流行株,占比9%
  2. BA.5.2及其亚分支占比2%
  3. BF.7及其亚分支占比3%
  4. 其他变异株占比5%,包括BA.2.75、XBB.1等新型变异株。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部分地区检测到BF.7变异株传播速度较快,其基本再生数(R0)可能达到10-18.6,明显高于原始毒株,专家提醒,虽然致病力未明显增强,但高传播性仍对防控工作带来挑战。

疫苗接种最新数据

国家卫健委公布,截至2023年10月3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4亿剂次

具体接种情况:

  • 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6%
  • 加强免疫接种率4%
  • 3-17岁人群全程接种率5%
  • 全人群全程接种率2%

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二代疫苗已在全国多地开始接种,北京市10月30日数据显示,已有120万人完成二代疫苗加强免疫。

疫情防控措施建议

基于当前疫情数据,疾控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1. 重点地区防控:疫情较严重的广东、内蒙古、重庆等地应加强区域核酸筛查,及时发现潜在传播链;
  2. 变异株监测:扩大病毒基因测序比例,密切跟踪BF.7等变异株传播趋势;
  3. 疫苗接种:加快推进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的加强免疫接种,特别是二代疫苗的接种工作;
  4. 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
  5. 出行管理:严格执行"落地检"等措施,防范疫情跨区域传播。

疫情发展趋势研判

综合近期数据,专家分析认为:

  1. 冬季疫情风险:随着气温下降,预计11月至明年1月将面临季节性流感与新冠叠加流行的风险;
  2. 局部聚集性疫情:学校、养老院、工厂等人群密集场所可能出现聚集性疫情,需重点防范;
  3. 医疗资源准备:各地应加强医疗资源储备,特别是重症床位和医护人员的准备;
  4. 防控策略优化: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下,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

新冠疫情数据每日更新,反映着防控工作的成效与挑战,本文提供的2023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的数据显示,我国疫情总体可控,但局部地区仍存在传播风险,公众应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配合防控措施,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国家卫健委、各省市卫健委官方网站及中国疾控中心公开发布信息,数据统计时间为2023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