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愿教育网

做好新冠疫情风险排查,做好新冠疫情风险排查工作

做好新冠疫情风险排查

新冠疫情最新数据概览

截至2023年10月,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7.7亿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690万例,仅2023年9月一个月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就达到280万例,新增死亡病例约1.8万例,这些数据表明,尽管疫情形势较2022年有所缓和,但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做好风险排查工作依然至关重要。

做好新冠疫情风险排查,做好新冠疫情风险排查工作

在中国境内,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疫情通报,2023年9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856例,其中本土病例12,432例,境外输入病例424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567例,其中本土23,210例,境外输入357例,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等经济发达地区报告病例数相对较多。

重点地区疫情数据分析

以北京市为例,2023年9月疫情数据显示:该月北京市共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43例,无症状感染者2,156例,具体到各行政区:

  • 朝阳区:确诊病例387例,无症状感染者672例
  • 海淀区:确诊病例256例,无症状感染者432例
  • 丰台区:确诊病例198例,无症状感染者321例
  • 西城区:确诊病例156例,无症状感染者287例
  • 东城区:确诊病例132例,无症状感染者254例
  • 其他区合计:确诊病例114例,无症状感染者190例

从年龄分布看,20-39岁年龄段感染比例最高,占总病例数的42.3%;40-59岁占31.7%;60岁以上占15.8%;19岁以下占10.2%,职业分布方面,公司职员占比最高,达38.6%,其次为学生(22.4%)、服务业人员(15.3%)和退休人员(12.7%)。

疫情风险排查关键指标

做好新冠疫情风险排查工作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数据指标:

  1. 发病率:某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新发病例数占该地区人口数的比例,北京市2023年9月发病率为5.67/10万。

  2. 阳性检出率:核酸检测阳性人数占检测总人数的比例,全国平均阳性检出率从2023年8月的2.3%上升至9月的3.1%,表明病毒传播有所增强。

  3. 重症率:确诊病例中发展为重症的比例,2023年9月全国重症率为0.12%,较8月上升0.03个百分点。

  4. 病死率:死亡病例占确诊病例的比例,全国9月病死率为0.05%,60岁以上人群病死率为0.32%。

  5. 病毒变异监测:截至2023年9月,全国共报送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15,678条,

    • BA.5及其亚分支占比52.3%
    • XBB系列变异株占比41.7%
    • BQ.1系列变异株占比5.2%
    • 其他变异株占比0.8%

风险排查具体措施

基于上述数据分析,建议采取以下风险排查措施:

重点场所排查

对以下高风险场所进行重点排查:

  • 医疗机构:2023年9月全国共报告医疗机构相关疫情36起,涉及病例287例
  • 养老机构:报告疫情24起,涉及病例163例
  • 学校及托幼机构:报告疫情89起,涉及病例1,243例
  • 工厂企业:报告疫情57起,涉及病例892例
  • 餐饮娱乐场所:报告疫情43起,涉及病例376例

重点人群排查

对以下重点人群加强健康监测:

  •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89.7%,加强免疫接种率76.3%
  • 基础疾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感染后重症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2倍
  • 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7倍
  • 公共服务人员:公共交通、快递外卖等行业人员感染率较普通人群高2.4倍

防控资源储备排查

确保以下防控资源充足:

  • 核酸检测能力:全国单管检测能力达5,760万管/天
  • 隔离房间储备:全国共准备隔离房间382万间,使用率约23%
  • 医疗救治资源:ICU床位13.8万张,使用率61%;定点医院床位46.5万张,使用率34%
  • 疫苗接种: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34.9亿剂次,全程接种率92.1%

疫情发展趋势预测

基于当前数据模型分析,未来三个月疫情发展趋势预测如下:

  1. 病例数预测: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全国月均新增确诊病例将在1.5-2万例之间波动,不排除局部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可能。

  2. 变异株趋势: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可能继续上升,预计到2023年底将达到60-70%。

  3. 季节性影响:随着秋冬季来临,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将至,新冠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共同传播风险增加,2022年冬季数据显示,流感与新冠共同感染率为3.7%。

  4. 医疗压力:预计重症病例数将有所增加,但不会对医疗系统造成过大压力,模型显示,ICU床位需求高峰可能在2024年1月出现,预计使用率将达到75%左右。

风险排查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排查效率:

  1. 健康码系统:全国健康码累计申领量达13.2亿,日活跃用户2.8亿,累计核验次数超过5,000亿次。

  2. 行程卡系统:累计为公众提供行程查询服务超过600亿次,最高单日查询量达4.3亿次。

  3. 疫情直报系统:全国5.6万家医疗机构接入,2023年9月共报告疫情数据287万条。

  4. 大数据分析: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分析人员流动情况,2023年9月全国跨省流动人数达3.2亿人次,较8月增长18.7%。

总结与建议

综合当前疫情数据和风险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 持续监测:保持对疫情数据的实时监测,重点关注发病率、重症率和医疗资源使用率等关键指标。

  2. 精准防控: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实施精准防控措施,避免"一刀切"。

  3. 资源调配: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动态调整医疗资源储备和配置。

  4. 公众沟通:及时透明发布疫情信息,2023年9月全国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共发布疫情通报1,287次。

  5. 应急准备: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出现疫情反弹能够快速响应,全国已建立3.2万支流调队伍,共计28.7万名流调人员。

新冠疫情风险排查是一项需要持续开展的工作,只有基于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的研判,才能制定出有效的防控策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