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愿教育网

新冠疫情的感人报道,新冠疫情的感人报道作文

在数字背后的人性光辉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暴发以来,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危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普通民众用他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生命赞歌,本文将通过具体数据展现疫情严峻性的同时,更聚焦于那些在逆境中闪耀的人性光辉。

新冠疫情的感人报道,新冠疫情的感人报道作文

疫情数据概览:全球与中国的抗疫之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7.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90万例,美国累计确诊超过1.03亿例,死亡超过112万例;印度累计确诊超过4490万例,死亡超过53万例;巴西累计确诊超过3750万例,死亡超过70万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7日至2023年1月8日期间,全国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达到59,938例,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

以武汉市为例,这座疫情最初暴发的城市在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封城期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0,333例,死亡病例3,869例,在疫情最严峻的2月,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峰值达到1,485例(2月12日),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和市民的艰苦付出。

白衣执甲:医护人员的无畏逆行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请战支援湖北,据统计,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等专业医护人员超过1.9万人。

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该院先后派出186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累计救治重症患者近300人,开展ECMO治疗23例,完成气管插管近200例,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来自全国各地的17支医疗队、2,300余名医护人员共同奋战,累计收治重症患者1,092例,治愈出院876例,治愈率达80.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带领的医疗队在武汉三院光谷院区工作期间,累计收治患者332例,其中重症、危重症比例高达88.3%,通过他们的努力,最终治愈出院316例,治愈率达95.2%。

这些数字背后是医护人员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据调查,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平均每天工作12-16小时,穿戴防护装备连续工作4-6小时成为常态,许多人因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导致面部压伤甚至溃烂。

社区防线:基层工作者的默默坚守

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社区工作者构筑起了坚实的防线,以北京市朝阳区某街道为例,疫情期间共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1,200余人参与防控,累计排查居民超过20万人次,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生活服务3.5万余次。

在武汉市江岸区某社区,由1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3个小区、4,200余户居民的防疫工作,疫情期间,他们累计上门排查1.2万余次,为居民代购生活物资超过8,000次,处理各类求助事项1,500余件,社区书记王某因连续工作30多天,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最终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岗位上。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城市"摆渡人"也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美团数据显示,2020年1月20日至3月18日期间,武汉地区美团外卖骑手累计完成订单超过400万单,为医护人员和居家市民送去热饭和生活必需品,骑手李某一人就为武汉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送餐超过1,000份。

志愿精神:平凡人的非凡之举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涌现出无数志愿者,据统计,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超过88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超过12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5亿小时。

在武汉"封城"期间,由普通市民自发组成的"武汉志愿者联盟"迅速集结了超过2,000名志愿者,他们承担起接送医护人员、运送医疗物资、为居民采购生活必需品等任务,据统计,该联盟累计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接送服务超过2万次,运送医疗物资超过500吨。

90后快递小哥汪勇从一个人一辆车开始,逐渐组织起一支3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专门为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解决出行和用餐问题,他的团队累计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接送服务超过1,000次,协调解决了10,000多份餐食。

在湖北孝感,65岁的退休教师李阿姨主动请缨担任社区志愿者,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为200多户居民测量体温、代购生活物资,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她累计为居民代购药品超过500次,处理各类求助事项300余件。

科技抗疫:数字背后的创新力量

科技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国健康码系统累计提供服务超过600亿次,最大单日访问量超过30亿次,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累计查询次数超过300亿次,为流调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疫苗研发方面,中国科研人员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中国速度",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到首款疫苗获批临床试验仅用时两个月,截至2023年5月,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9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

远程医疗也在疫情期间大显身手,据统计,2020年1月20日至4月8日期间,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累计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超过1,700万人次,是2019年同期的20倍以上,仅湖北省就建立了130多个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服务超过200万人次。

国际互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中国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也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据统计,中国已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

在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中国先后派出三批医疗专家组,携带31吨医疗物资驰援,在意方最需要的3月至4月期间,中国向意大利出口口罩超过12亿只,防护服超过2,300万套,呼吸机超过1万台。

中国还与全球18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医疗专家组,与各国举行专家视频会议超过300场,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在数字中看到希望

疫情的数字令人警醒,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在灾难面前展现的人性光辉,从医护人员脸上的压痕到志愿者奔忙的身影,从社区工作者沙哑的声音到普通市民自觉的配合,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感人的故事。

截至2023年5月,全球已有超过130亿剂新冠疫苗被接种,全球新增病例数和死亡数持续下降,世界卫生组织于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标志着人类在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这场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而那些在疫情中涌现的感人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类共同记忆里,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